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、化工、冶金、石化等行业,用于带走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余热。在系统运行中,水体易受到微生物、藻类及沉积物污染,造成换热效率降低、管道腐蚀及设备结垢。为了有效抑制微生物滋生,通常在循环冷却水中投加氯系消毒剂(如次氯酸钠、氯气、二氧化氯等)。
然而,氯的投加量过低会导致消毒不完备,增加生物粘泥风险;投加量过高则可能引发金属腐蚀、增加运行成本,并对排放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。因此,实时准确检测并合理管理循环冷却水中的氯浓度,对于保障系统安全、延长设备寿命、降低运行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。
目前循环冷却水中氯浓度的检测主要分为两类:
化学试剂比色法(DPD法)
原理:利用N,N-二乙基对苯二胺(DPD)与水中游离氯反应生成粉红色化合物,通过光学传感器测量颜色深浅与氯浓度的关系。
优点:精度高、成本低、操作简便。
缺点:需要定期补充试剂,人工参与较多。
电化学传感法(安培法)
原理:水中的氯在传感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,产生与浓度成正比的电流信号,通过控制与测量实现在线检测。
优点:可实现连续、实时、自动化监测。
缺点:对水质条件(pH、温度)敏感,需要定期校准。
在工业场景中,通常会将氯水质测试器与自动投氯装置联动,实现“检测—控制—调整"的闭环管理。
检测单元:采用在线氯水质测试器(电化学安培法为主,辅以DPD法验证)
控制单元:PLC 或 DCS 控制系统
执行单元:自动加药泵(次氯酸钠、二氧化氯等)
数据管理单元:工业监控软件(SCADA系统),支持数据存储、趋势分析与报警
前期调研与参数设定
分析系统循环水水质特点(pH、温度、浊度、有机物含量)
根据行业标准确定目标氯浓度范围(如0.2–0.5 mg/L)
设备选型与安装
选用耐腐蚀材料(如PVC、钛合金)制造的传感器,适应循环冷却水的化学环境
在循环水回水管线上安装旁路检测装置,保证水流稳定性
联动控制
当检测到氯浓度低于设定下限,自动开启加药泵补充消毒剂
当浓度高于上限,停止投加并启动报警系统
数据记录与分析
系统自动记录氯浓度、投药量、温度等数据
通过趋势分析优化投药策略,减少药剂浪费
日常维护
每周对传感器进行校准,清除电极表面附着物
检查加药泵的运行状态与药剂存储量
应急处理
浓度异常时,人工复测并检查加药系统及传感器是否故障
对出现大幅波动的系统进行水质综合检测(含pH、电导率、细菌总数)
节能与环保
通过精准控制,减少消毒剂过量投加,降低排放水氯残留
优化加药时机,如在用水高峰期前预投加,平稳浓度变化
GB/T 5750.11-2023 《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消毒剂指标》
GB/T 50050-2017 《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》
ASTM D1253-21 《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Residual Chlorine in Water》
ISO 7393-2:2017 《Water quality — Determination of free chlorine and total chlorine》
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氯浓度的实时检测与管理,不仅有助于保障系统的消毒效果,还能延长设备寿命、降低运行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。通过引入自动化氯水质测试器与联动控制系统,可以实现精确、连续、低人力依赖的氯浓度管理方案,为工业企业提供高效、安全、可持续的水处理保障。
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sitemap.xml